4月初,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數字家庭 提高居住品質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指出數字家庭概念,即以住宅為載體,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系統平臺、家居產品的互聯互通,滿足用戶信息獲取和使用的數字化家庭生活服務系統。
《意見》分別從數字家庭服務功能與數字家庭工程設施建設兩個方面對智慧用電、智慧消防做了特別強調。在數字家庭服務功能方面,需包括居民用電、用火、用氣、用水安全,以及節能控制、環境與健康監測等;在數字家庭工程設施建設方面,對新建全裝修住宅,明確戶內設置樓宇對講、入侵報警、火災自動報警等基本智能產品要求。
恒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在2019年撰文時曾指出,中國城鎮住房套戶比尚低于1.1,并不存在總量過剩問題。綜合考慮城鎮化進程、居民收入增長和家庭戶均規模小型化、住房更新等,中國房地產市場未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預計2018-2030年中國城鎮年均新增住房需求在11億-13億平方米。
如果我們按每套住宅平均面積為120平米計算,也就意味著2018-2030年中國城鎮年均新增住房需求在92萬-100萬套之間。并且,隨著這兩年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二胎的放開,中國新建住房的規模可能遠遠高于之前的預測。另外,在新建住房的同時,老舊社區改造也在各地隨即展開。老舊社區改造,改造的主體自然是老舊房屋,顧名思義就是舊屋翻新,對建筑質量安全沒有問題的老舊房屋進行設備現代化更新,如我們過去常理解的加裝電梯、燃氣等,后期隨著數字化家庭的建設加快,水電監測等智慧化裝置自然也包含在老舊社區的改造內。
《意見》在發展目標中明確強調,到2025年底,構建比較完備的數字家庭標準體系;新建全裝修住宅和社區配套設施,全面具備通信連接能力,擁有必要的智能產品;既有住宅和社區配套設施,擁有一定的智能產品,數字化改造初見成效;健康、教育、娛樂、醫療、健身、智慧廣電及其他數字家庭生活服務系統較為完善。
其實,在《意見》的發展目標中除了明確數字化家庭建設時間緊迫,距今只有不到5年以外,另一個就是智能產品的平臺化,即發展目標里提到的“全面具備通信連接能力”,也就是《意見》在完善數字家庭系統里所指出的支持建設開放的數字家庭基礎平臺。以數據集成、應用集成等技術手段,提高平臺接收、分析、處理數據的能力,推動服務精細化,提升居民生活智慧化、便利化。換句話說就是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平臺系統與家居產品的互聯互通。
未來,數字化家庭必是大勢所趨,曾經高大上的智慧用電與智慧消防等智慧化系統平臺, 必將從云端快速墜入人間。其潛在威力不亞于中國城市化建設所引起的第一波房地產高潮,屆時,誰抓住了機會,誰就贏得了市場,價值千億的大門已經打開。